学术预告

当前位置 :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预告

笃行论坛系列讲座学术预告:【笃行论坛第一期】

来源 : 物理学院     作者 : 物理学院     时间 : 2023-05-25  访问量 : 289

报告时间:5月29日(周一)上午11:10—11:55

报告地点:仓前校区城研中心

报告题目:二维氧化硅薄膜的物性调控

报告摘要:

二维超薄二氧化硅薄膜(2D-silica),因其在电子学和催化领域里的重要性,逐渐成为科学家们持续关注的对象。到目前为止,已经能够合成多种原子结构明确的二维二氧化硅薄膜,其中双层二氧化硅结构是具有薄膜化学计量比为SiO2的最薄氧化硅材料。它由两层四面体[SiO4]构建块组成,通过氧桥角连接,形成厚度约为0.5纳米的自饱和二氧化硅薄膜。对这些模型系统的成功制备和表征,特别是采用先进的表面科学技术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开启并推动了科学家们在原子尺度上探索氧化硅材料领域里新物理化学概念的可能性。本报告将介绍它们的原子/电子结构和分子吸附等表界面物理特性。

报告人简介:

钟建强,2014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物理系,2015-2020先后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德国弗利茨哈伯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0年入职杭州师范大学开展科研教学工作。钟建强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分子电子学、二维材料、模型系统等领域,擅长利用表面科学技术手段原位研究新型功能材料表界面的原子电子结构,同时也擅长设计搭建多功能超高真空大型实验仪器设备。迄今已在Nat.Commun., Adv.Funct.Mater., Nano Lett., Appl.Phys.Lett.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在杭创新创业项目等。


报告题目:拓扑物态的严格可解模型研究

报告摘要:

拓扑物态是一种新型量子物态,它超越了朗道对称破缺物态理论。严格可解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深入理解这些新物态的有效途径,以揭示其具体的“原因与机制”。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拓扑物态理论的研究发展迅速,其中严格可解模型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报告将介绍一类基本的严格可解模型——二维拓扑规范场论的一般形式,即twisted quantum double模型。此外,该报告将通过电磁对偶等概念,阐述这些严格可解模型如何助力我们深化对拓扑物态的理解。

报告人简介:

胡愈挺,2013年在美国犹他大学获博士学位,2013-2021年先后在美国犹他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从事博士后和访问学者研究工作,2022年起在杭州师范大学任职。胡愈挺专注于数学物理和理论凝聚态物理研究,侧重通过发展新的数学工具和概念来研究拓扑物态及其它新颖量子态,定性或定量地刻画量子纠缠。特别关注物理现象中的拓扑性质,以及物理基本规律的几何与代数结构。已在JournalofHigh Energy Phys, Phys. Rev. B等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19篇,主持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和杭州市高层次人才项目2项,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


报告题目:高维光量子系统的实验研究

报告摘要:

随着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量子态的制备,控制和测量技术都日趋成熟。然而大部分量子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维空间内,高维量子系统还有许多问题未解决,如复杂高维量子系统的制备、操作和测量是非常困难的。高维量子系统相对于二维系统有很多的优势:高维系统的单个物理比特的信息容量更大;系统维度越高被成功克隆的概率就越低,量子通信的保密度越好;高维系统有更大的局域实在论的违背,可以抵御更多的噪音。本报告主要介绍基于光子的频率和轨道角动量编码的高维光量子系统的实验研究。

报告人简介:

孙永南,2016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2020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1年入职杭州师范大学开展科研教学工作。孙永南的研究方向为量子光学及量子信息,主要在光子轨道角动量的调控及其在量子信息中的应用方面开展实验研究。利用空间光调制器实现光场相位和振幅的任意调制,基于光子轨道角动量实现高保真度的高维量子态的制备和测量,识别高维量子态模式,设计实现高维量子随机存取码。目前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s、Optica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8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


报告题目:复杂系统中的螺旋波

报告摘要:

螺旋波广泛存在于各类可激发介质中,如Belousov-Zhabotinsky (BZ) 化学反应、一氧化碳在铂金表面的催化氧化反应和心脏组织等系统。当螺旋波或螺旋波湍流态出现在心脏组织中,它们会对人的健康产生危害。例如,螺旋波对应心动过速,而螺旋波湍流态对应室颤。室颤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源性猝死,因此控制螺旋波和螺旋波湍流态非常重要。光遗传学是一种结合遗传学和光学的新兴技术,它将不同的光敏蛋白定位到特定细胞。本报告将介绍如何使用光遗传学技术控制复杂系统中的螺旋波及其湍流态。

报告人简介:

李腾超于2017年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学院,随后获批浙江大学高层次人才培育专项。2017年—2019年,在浙江大学和比利时根特大学从事博士后和助理研究员工作,2019年—2022年,在华南师范大学担任特聘研究员,2022年入职杭州师范大学开展科研教学工作。李腾超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非线性科学领域,特别是在反应扩散系统中螺旋波和回卷波的控制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迄今已在Physical Review E、New Journal of Physics、Chaos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6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勤园19号楼
邮编:311121 联系电话:0571-28865286
Copyright © 2020 杭州师范大学物理学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 学院官微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物理学院
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勤园19号楼
联系电话:0571-28865286 邮编:311121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