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预告

当前位置 :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预告

笃行论坛系列讲座学术预告:【笃行论坛第二期】

来源 : 物理学院     作者 : 物理学院     时间 : 2023-05-25  访问量 : 397

时间:5月30日(星期二)下午1:30 ——5:30

地点: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勤园20号楼518

会议主题:本次会议旨在团结来自不同领域的青年教师,以前沿物理研究和交叉学科为核心,通过报告和自由讨论的方式,深入探讨当前热点问题,并促进跨学科合作与交流。在这个会议中,我们将邀请来自凝聚态物理、高能物理、生物物理、材料科学等领域的青年教师,分享他们在各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进展。除了报告,我们将安排自由讨论环节,为与会者提供充分的互动与交流机会。

会议报告简介

报告人:王江帆

报告题目:非局域近藤效应和二流体现象的严格可解模型

报告摘要:

如何理解强关联电子的局域-巡游转变是凝聚态物理的核心问题之一。重费米子材料由于其磁性关联和近藤效应的相互竞争导致的f电子局域-巡游转变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过去的理论认为f电子的局域-巡游转变在零温下是通过一个局域量子相变突然发生的。而在有限温度,大量重费米子实验表明f电子存在部分局域部分巡游的二流体行为,这一现象不能用现有的微观理论来解释。本次报告将介绍我们最近提出的一个严格可解的动量空间近藤-海森堡模型,其动量空间中局域的近藤项对应于坐标空间高度非局域的近藤散射。我们的模型不仅能够成功解释二流体现象,而且提供了一种新的f电子局域-巡游转变机制。
个人简介:

王江帆,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2年本科毕业于广西大学,2017年获得北京大学理论物理博士学位,2017-2019年在台湾国立交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9-2022年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极端条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强关联电子理论,特别是重费米子量子相变和量子临界理论。在PNAS,Science China,PRB,Annals of Physics等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报告人:钱卓妮

报告题目: Interpretable machine learning and HEP observable analysis (可理解机器学习和高能过程分析)

报告摘要: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have proved powerful in particle physics, but without interpretability there is no guarantee the outcome of a learning algorithm is correct or robust. Thus the interpretable machine learning (IML) framework become necessary in the HEP large data era. I am demonstraintg how the IML framework can be achieved with detailed analysis on a few LHC processes as example, and explaining further applic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concepts.

个人简介:

钱卓妮,博士,杭州师范大学副研究员。2017年于美国匹兹堡学获得博学位。先后于韩国大田基础科学研究院IBS,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国家实验室DESY理论组从事博士后研究。2022年入职杭州师范大学物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对撞机物理,尤其在希格斯波子与相关新物的研究,以及可理解机器学习在对撞机研究中的应用等方向上有贡献和发表。


报告人:杨泽超

报告题目:高时-空分辨变温扫描隧道显微镜系统的搭建和应用

报告摘要:

原子和分子在表界面上的吸附、运动和反应,是催化与表界面化学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目前,此领域的痛点在于缺乏兼具高时-空分辨的原位动态表征仪器和方法。此处,我们介绍变温快速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 的设计研发及应用其研究表面结构动力学过程。显微镜主体采用紧凑、刚性且高度对称的结构设计,以确保扫描头的高本征频率,避免快速扫描时激发共振噪声。我们设计了具有复合型结构的扫描头。其由大小不同的两个独立管状压电陶瓷组成,可分别用于慢速和快速扫描。在控制系统方面,采用Nanonis控制器控制大压电陶瓷管的慢速扫描,同时自主研发了基于快速总线技术的信号生成和采集处理系统以控制小压电陶瓷管的快速扫描成像。为克服传统栅格式快速扫描中存在的图像畸变问题,我们将螺旋式扫描模式用于快速扫描运动。此套自研的快速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保有原子分辨率的前提下可以达到120帧/秒的成像速率。应用此套仪器,我们系统研究了不同覆盖度下氧原子在 Ru(0001) 表面的扩散运动机制。

个人简介:

杨泽超,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并于2014年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随后,在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2016.03-2021.11)和德国马普学会弗里茨-哈伯研究所(2016.03-2021.11)进行博士后研究。他在2021年12月至2022年4月间任福建嘉庚创新实验室研究员,于2022年5月起加入杭州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担任教授。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超高真空环境下的高分辨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及其谱学方法实现新型纳米材料的原子精度合成和表征,并建立材料纳米结构与电子性质间的构效关系;以及利用原子分辨率的变温快速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表界面的结构动力学过程,成功自主研发了一套变温快速速扫描隧道显微镜系统,目前可实现120帧每秒的扫描速率并保有图像的原子分辨率。


报告人:张国强

报告题目:腔磁振子混合系统中的双稳与相变

报告摘要:

近年来,腔磁振子混合系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次报告将重点介绍腔磁振子混合系统中的双稳与相变现象。基于铁磁材料(自旋系综的载体)中的磁晶各向异性,理论上给出了包括自旋波量子克尔效应的哈密顿量;并与实验组合作,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研究了自旋波量子克尔效应诱导的频率移动和双稳现象。在此基础上通过利用参量驱动,提出基于自旋波量子克尔效应的宇称对称破缺的量子相变理论方案。此外,给出了一种利用三阶奇异点增强克尔效应探测灵敏度的方案。我们的研究为设计基于磁振子克尔效应的非线性器件提供了理论依据。

个人简介:

张国强,杭州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4.07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物理系,2019.07博士毕业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9.08-2022.01于浙江大学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22.02至今在杭州师范大学物理学院任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凝聚态物理理论和量子光学理论,具体研究内容包括腔磁振子混合系统中的双稳现象和相变、非厄米物理中的奇异点及其应用、基于超导电路系统的微波压缩和超强耦合等。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Phys. Rev. Lett., PRX Quantum, Phys. Rev. B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SCI引用500余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博士后基金各一项。长期担任Phys. Rev. Lett., PRX Quantum等期刊审稿人。


报告人:张喆

报告题目:脑网络结构、功能和控制的物理学及临床应用

报告摘要:

大脑是一个解剖上相互连接、功能上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借助于先进的非侵入性神经影像技术,构建大尺度脑网络,分析一些重要的连接属性、拓扑结构以及动力学特性,对于理解大脑的认知加工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次报告中,我们将介绍脑网络的物理学方法、统计、模型和理论。我们首先讨论脑网络结构的物理学,从测量的阐述开始,然后转向建模。接着,我们讨论脑网络功能的物理学,介绍神经元如何组合生成大脑丰富的认知功能。然后,我们讨论大脑网络控制的模型,介绍利用结构连接中信号传输的物理学如何推断支持目标导向行为的内在控制过程。最后,我们讨论这些网络方法、模型和理论是如何有效挖掘神经精神疾病相关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

个人简介:

张喆,杭州师范大学物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2018博士毕业于兰州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2019-2021年在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2022 年加入杭州师范大学物理学院。主要利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复杂网络、深度学习等技术方法研究大脑信息处理机制、认知功能发育和神经精神疾病。已在Translational Psychiatry、IEEE Journal of Biomedical and Health Informatics、Journal of Neural Engineering、Human Brain Mapping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兼任Brain Sciences、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等SCI期刊的客座编辑以及Schizophrenia Bulletin、IEEE Transactions on Affective Computing等多个期刊的审稿人。


报告人:高俊文

报告题目:离子同原子分子碰撞单、双电子过程及关联效应理论研究

报告摘要:

离子同原子/分子碰撞(又称为重粒子碰撞)过程广泛存在于天体物理、低温和聚变等离子体中,其截面参数有广泛应用需求。在基础研究方面,重粒子碰撞过程涉及复杂的多电子、多中心和多通道耦合效应,也是原子分子物理研究的挑战性问题之一。本报告将介绍我们发展的双活跃电子渐近态轨道强耦合理论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展的一系列离子与原子/分子碰撞电子过程动力学过程的细致研究:1)高电荷态Ar8+离子同He原子碰撞电荷转移过程的研究,解决了理论与实验结果存在的显著差异,证明了电子关联效应的重要作用。2)N5+离子同H2分子碰撞电子俘获过程及空间取向效应研究,给出了精确的电子俘获过程的总截面及态选择截面,阐明了碰撞中电子过程的动力学机制以及分子靶空间取向性的影响;3)反质子(antiproton)与 He/H2 碰撞单/双电离过程的研究,在这里我们提出了一种简单而高效的方法,解决了高斯型轨道基组在描述碰撞电离过程的精度问题。

个人简介:

高俊文,杭州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3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学院,2019年分别获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和索邦大学博士学位,2022年加入杭州师范大学物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原子分子碰撞过程及相互作用;原子分子结构、光谱。目前已在Phys. Rev. Lett., Phys. Rev. A (包括Letter 1篇,编辑推荐1篇), Phys. Rev. Res., Astrophys. J.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文章多篇。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与认可,多次在国际、国内会议上做大会报告,如2019年在“第二十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作口头报告,2021年在27届“离子原子碰撞国际研讨会(ISIAC)”作邀请报告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青年基金 1 项,主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勤园19号楼
邮编:311121 联系电话:0571-28865286
Copyright © 2020 杭州师范大学物理学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 学院官微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物理学院
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勤园19号楼
联系电话:0571-28865286 邮编:311121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